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党建工作 新闻中心 公众开放日 新闻发布会 司法公开 法学园地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执行信息公开 预决算公开

 

【北疆孙吴 法护万家·解民忧】多年好友借钱不还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

  发布时间:2023-02-16 14:04:45


好意借给好友11万元

约定了还款日期

到期后催要借款无果

无奈诉至法院

经孙吴县人民法院调解后

好友承诺七个月内还清

但两年时间过去了仍未还钱

一拖再拖

怎么办

案情回顾

杨某a与杨某b是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哥们,早在2016年,杨某a向杨某b借款8.5万元,约定半年后还款。在这约定期限内,杨某a一共还过四次共4.5万元。杨某b多次催要借款无果,于是在2020年向法院提起诉讼。经调解过后,双方意见达成一致,约定杨某a于2020年12月 30日前偿还借款本金8.5万元,利息2.64万元,合计 11.14万元。

天有不测风云,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杨某a与杨某b的正常生活。杨某a这三年因为疫情无法外出打工,还不上杨某b的钱,杨某b也因为疫情工厂无法开工,手上没钱却还要还债,无奈之下,杨某b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我院执行局受理案件后,依法向杨某a电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。运用网络查控系统,查询到被执行人杨某b微信有可执行金额,孙吴法院即刻对杨某b的微信进行了冻结强制措施。在得知自己微信被冻结后,杨某b便主动联系执行员,表示经济紧张,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,希望分期偿还。

   执行员在接到杨某b的电话联系后,立即前往杨某a与杨某b的共同居住地进行沟通。杨某b表示出了正月后,会外出打工还钱,约定每年最少交一万元到法院,保证早日还清债款。杨某a念在多年情分,也表示解除杨某b的微信冻结状态。至此,一场好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划下了句号。

法官提醒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。法律另有规定的,依照其规定。

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,如果借款人到期不归还借款,出借人须及时起诉,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,否则一旦超过诉讼时效,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,出借人便失去了胜诉权。

责任编辑:刘文鹏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孙吴县人民法院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